其实 NameCrane 的老板 Francisco 上个月就透露正在给邮件服务尝试添加 Z-Push 支持.

Z-Push 是 Microsoft Exchange ActiveSync (EAS) 的开源实现, 始于 2007 年, 至今依旧在维护, 已有 18 年历史.

只是没想到进度这么快, 几天没看帖子现在才知道它已经基本测试通过了, 只不过据说自动发现还有些问题.

如果你用过使用 Exchange 软件为基础的邮件服务, 那么就应该一定对它简单的登录流程, 极速的通知推送和低能耗同步而印象深刻. 这些特性全部依赖于 Microsoft 专为移动设备设计的同步协议 EAS, 它是种设计目标在高延迟和低带宽状态下进行邮件和日历待办同步的协议.

虽然大部分中文用户第一次体验到 EAS 其实是在有 "防火墙" 之下的高 QoS 连接条件, 这种连接状态下 EAS 也无能为力, 自然体验是非常糟糕. 因为比起完全连不上, 体验更加糟糕的是断断续续的 "薛定谔" 状态连接.

登录体验

笔者以 eM Client 桌面端用 Exchange 协议添加一个 NameCrane Mail 账号进行演示.

  1. 添加账号, 选择账号类型为 "Exchange": 选择账号类型为 "Exchange"

  2. 输入电子邮件地址, 用户名(同邮件地址)和密码, 点击 "下一页" 后会开始自动发现配置: 输入电子邮件地址, 用户名(同邮件地址)和密码

  3. 配置发件人名称和客户端显示名称: 配置发件人名称和客户端显示名称

  4. 选择不加密邮件: 不加密邮件

  5. 确认账户状态, 配置完成: 确认账户状态


上面只是演示的是 Exchange 的标准账户登录流程, 在 eM Client 里面只需要 5 步就能配置完成邮件, 日历和联系人等其他所有的服务端配置. NameCrane Mail 的服务器提供的 XMPP 聊天服务器也一起配置完成了.

这就是目前理想状态下的「现代」电子邮件服务应该有的登录体验, 虽然逻辑上是靠服务器配置自动发现就能完成的, 但实际上如今大部分为了做到这种体验都选择了 OAuth 登录.

EAS 体验

EAS 是专门设计给移动设备使用的协议, 在桌面邮件客户端并不会使用 EAS, 只会使用 EWS (Exchange Web Services). 要使用 EAS, 需要在使用移动设备上的支持 Exchange 的邮件客户端, 比如 Outlook Android.

不过呢, 经过笔者的实际测试, 目前 NameCrane Mail 的虽然确实也能在 Outlook 里面通过 Exchange 的方式登录了, 但是自动发现不起作用, 还是需要手动填写服务器地址. 并且邮件的到达速度其实并没有比 IMAP 的客户端快多少, 是基本上接近的. 可能是 IMAP IDLE 拉低了差距?

目前 NameCrane Mail 的 Z-Push 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可能这个 EAS 体验就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等他们正式宣布的时候再好好测试一下吧.